首页 国土资源∶荒漠化 中国气象报 (2000-05-04)

沙尘为患孰之过?
气象专家京城论“沙”有说法


本报记者 彭莹辉

  沙尘暴正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受到严峻的挑战!

  当人们对 1993 年 5 月 5 日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和宁夏西部暴发的罕见的强沙尘暴天气尚心存余悸时,今年入春以来,狂风卷着沙尘一路滚滚而来,所经之处黄土蔽日,眼前一片混沌。至今,仅北京已出现了 8 次较大范围的扬沙或浮尘天气。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以及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对此十分重视,积极研究并制定防沙治沙对策。

  沙尘今春缘何如此猖撅?记者想探个究竟,请听气象专家的说法。

与气候异常和生态环境有关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丁一汇教授认为,其一,1999 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年平均气温也较常年偏高 1 至 2 摄氏度,有些地区达 2 至 3 摄氏度,不少地区夏季还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致使北方大部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前期严重干旱。其二,我国持续了 13 年暖冬后,去冬气温降低,是 1987 年以来最冷的冬季,特别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地区西部,今年 1 月的区域平均气温是 1977 年以来的最低值,比常年同期偏低 2 摄氏度,有些地方甚至偏低 4 摄氏度。寒冷的天气使得裸露的地面土壤严重冻裂,冻土层加厚,从而导致解冻后松土层也偏厚。其三,冬末春初降水少,气温高,使得土壤含水率低,表层干燥、疏松,且大风到来前均没有可以抑制扬沙的明显降水。其四,入春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频繁,大风天气明显偏多,加之冷空气到来的同时往往有温带气旋在内蒙古至东北一带迅猛发展,导致风力显著增大。其五,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沙尘暴提供了更多的沙源条件,如西北土地的大规模开垦、过度放牧及大量砍伐等,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植被,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城市的建筑工地多,表土裸露等也为风沙天气提供了条件。

  另外,有些专家认为,近年来强沙尘暴发生频率趋高,可能与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的气候变暖等有关。

强冷空气与蒙古气协同为害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董立清说,从高空环流形势看,进入 3 月份以来,亚洲东部沿海地区是一稳定的深槽区,而亚洲的西部是一比较稳定的高压脊区,我国北方正处于脊前槽后的西北气流之下,这股强劲的西北气流将新地岛附近的寒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向东南方向输送到我国北方,使我国在约两个月的时间出现了 12 次沙尘暴天气。

  此外,沙尘天气的出现除了有较强冷空气活动外,还与蒙古国东部到我国内蒙古东部是否会有使大风突然加强的温带气旋强烈发展、对流层低层增温状况、大风到来之前水汽输送不足以出现降水、地表沙尘的厚度以及冷空气入侵路径等有关。如北京出现的两次最强的沙尘天气均是受强烈发展的内蒙古气旋影响,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出现成片的大面积沙尘暴天气,沙尘在大风的引导下快速扩散到京津地区上空,使天空瞬间“变色”。

沙尘暴天气源于沙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徐祥德说,根据轨迹分析,沙尘暴源于沙漠,一是本地周边地区的沙化下垫面或沙漠,二是远距离的沙化下垫面或沙漠。就北京而言,远距离的沙尘暴源地可追溯到我国西北或内蒙古沙漠地区,近距离源地包括紧邻北京的河北张家口洋河中段密布沙漠,每年向北京输送大量沙粒,目前,沙漠已侵入燕山腹地丰宁县的潮白河上游,最近的在河北怀来县,据北京约 70 公里。蒙古国和中国西北与内蒙古等地区的沙尘源地在强风条件下将沙输送到北京,形成移动性或局地沙尘暴。从土壤墒情看,近 6 年来,春季干上层有增厚趋势,尤其 2000 年春季异常显著,虽然 1999 年春季内蒙古地区干土层相对前 4 年春季也有增厚的特征,但 1999 年北京周边沙尘暴源区域缺乏必要条件,如近地层持续启动强风,故去年春天北京地区没有出现频繁沙尘天气。今年春季,除了远距离与北京周边沙尘暴源地下垫面生态沙漠化条件外,特定环流形势、低层持续强风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面对来势凶猛的沙尘暴,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气象部门、林业、环保、地质部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分析环流背景,追踪沙尘暴源地,并着手规划林、草布局,以有效合理规划沙尘暴源地的生态环境改造,采取有效行动,逐步在沙尘暴源地的沙漠周边地带,采用林业、农业、生物等环保工程和技术措施,其中包括人工栽植植物固沙、飞播植物种子固沙、营造防护田林网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来自环境的沙尘源,沙尘暴不再泛滥绝非空话。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灾害∶沙尘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