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业∶采矿∶乱采 | 人民日报 (2005-05-25) |
关闭小煤矿 封杀“炒煤团” |
本报太原 5 月 24 日电(记者 罗盘) 近日,记者来到山西省长治县红山煤矿,该矿改制结束近一年,但还未投入生产。长治县招商局局长申文奇说道:“红山煤矿通过市场运作重组后,还得进行技术改造,这是政府的‘铁令’。”长治县县委书记常光明说:“抬高企业进入的门槛,就是要杜绝一些炒煤团‘有水快流’的做法。我们要封杀的并不是投资者,而是掠夺性开发方式。”长治县利用抬高进入门槛的方式,封杀“炒煤团”的做法已经在山西省产生强烈震动,其冲击波正在向山西全省辐射。记者采访了解到,山西省朔州、吕梁、运城、晋城等产煤大区的许多县市的领导都专程来到长治县实地考察学习。 山西省中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目前,中小煤矿安全欠账达到 46.28 亿元以上。中小煤矿事故频发,“超产”是主要原因之一。3 月 19 日朔州市平鲁区细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爆炸波及相邻的康家窑煤矿,造成两矿当班矿工 72 人死亡。据当地村民反映,发生事故的细水煤矿是细水村和堡子沟村合办的村办煤矿,2002 年将其委托给矿长王应“托管”经营 50 年。取得经营权后,矿主王应又把井下出煤承包给了浙江温州人黄召林。 而这样层层转包煤矿的情况在山西并不鲜见。2002 年,来自温州等地的商人开始进驻山西投资煤矿,几年来投资已达数十亿元,经营煤矿达到 500 多家。对于大量外来资金投入煤矿生产,业内人士认为,山西中小煤矿煤炭回采率低、污染大、技术落后,能吸引外来资金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不能走粗放开采的“老路子”。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地商人投资经营的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依然成为最薄弱的环节。这些投资者为了尽快获取回报,往往急功近利,滥采乱挖,对煤炭资源实行掠夺性开采,大多中小煤矿超产幅度都在 150% 以上,煤矿资源回收率只有 10% 到 15%,资源浪费惊人。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安全隐患,山西省政府今年决定淘汰全部年生产能力小于 9 万吨的小煤矿。根据山西省有关部门的规划,对资源状况不好、实力不济的小煤矿将一次性永久关闭;对资源状况较好的小煤矿,将进行资源整合,关小建大,全面实现壁式采煤。山西全省煤炭企业总数也将由目前的 3991 个减少到 2000 个左右,全省煤矿资源回收率将达到 50%。 山西省煤炭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西省政府决定关闭小煤矿,以及长治县对地方中小煤矿的成功改制,使山西省中小煤矿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外地煤商就此与山西“乌金”绝缘。据了解,有的外地煤商承包期限长达几十年,中途退出必将造成大量的投资损失。但山西煤炭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不退出就得改造”。业内人士认为,山西关闭小煤矿,就是要将实力不济的投资者淘汰,让“炒煤”热潮降温。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