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灌溉 人民日报 (2005-12-04)

南宁奏响绿色协奏曲


本报记者 李红梅

  “南宁,真棒!”参加“2005 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的联合国人居署官员在近日考察了南宁后赞叹。南宁,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城市,靠什么赢得联合国官员的赞誉?

  漫步在南宁,“青山碧水绕城走,半城绿树半城楼”。无怪乎联合国官员认为南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绿城”。

  南湖,犹如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城市之中,被南宁人骄傲地称为“绿城明珠”、“绿色心脏”。在湖边建什么?是让少数人“诗意地居住”,还是还绿于民,让更多普通市民充分享受这种珍贵的“诗意”?南宁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一条“绿色发展路线”。

  2002 年 1 月 31 日上午,在风景如画的南湖岸边,在阵阵机器轰鸣声中,10 幢小别墅轰然倒下。按照“中国绿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市政府对占用风景点的开发地块实行置换,在湖边建设开放式的休闲带状广场。南湖真正成为了南宁人的南湖。

  2002 年,配合“中国绿城”规划,南宁市开始向“136”(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城市管理目标冲刺。建起了一批路桥,进行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小区建设,完成会展中心、快速环道、物流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

  同年,南宁市先后投资 30 亿元治理南宁内河及其内湖,此前投入 8 亿元把被称为“垃圾沟”的朝阳溪,变成园林绿化景点、休闲文化长廊。两年多来,南宁市关闭了冶炼厂,拆除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桂南酒厂等 10 条燃煤锅炉烟囱。到 2004 年,南宁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 97% 以上,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前 5 名。

  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城市,南宁着力发展人文和经济环境,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接踵而来,一个面向东盟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的雏形已经具备。2005 年 10 月 19 日至 22 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累计完成商品交易总额 11.5 亿美元,成功引资 181.98 亿元。据初步估算,博览会的召开使南宁市的 7 个相关行业直接增加了几千万元的收入,推动了南宁的对外经济合作、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南宁会紧紧抓住机遇,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南宁市市长林国强踌躇满志。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