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农民农村∶灌溉 人民日报 (2004-07-23)

政府与农民相结合 生产与生态相结合
四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出新路


本报讯(记者 江夏)

  四川省苍溪县玉女乡农民白发清今年可高兴了。国家补助了几百元,他家自己出的大头儿,修了两个丰保坑、一个防旱池,打了一口深水井,不但人吃水没问题,庄稼也能保证灌溉。圈里有猪,坡上有果树,市场粮价又好,他笑得合不拢嘴。

  在川东北丘陵地带,国家扶持、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改造的山平塘、微水池星罗棋布,随处可见,这些中小型水利设施为农民抗旱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只是四川省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据统计,近十年来,四川省通过发展有效灌溉面积,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1500 多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解决了 880 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绝大多数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饮水,250 多万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沼气。

  四川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积累了新的经验。

  ——政府财政扶持与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去冬今春,四川省省级财政投入 2.3 亿元,县财政投入资金 3.4 亿元用于水利建设。省财政连续 3 年每年投入 6800 万元用于旱山村集雨节灌、投入 4800 万元用于产粮大县万亩以下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南充市各级财政资金对水利的投入每年递增 10% 以上。

  ——政府协调服务与农民自主决策相结合。四川按照“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原则,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广安市广安区桂花镇的横店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 31.47 万元,新建集中供水点 4 处,配套建设防渗引水渠 3 条 2.1 公里,新建石河堰 1 处,解决了村里 900 多人、2000 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和近 300 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巴中市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中,普遍推行了“农户申请公示制,政府补助实物制,技术指导责任制,项目管理合同制”,使农民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决策,政府部门保证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实。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生态相结合。近年来,苍溪县提出了“六个一”(每家农户建一片经济园、一口蓄水池、一眼卫生井、一个沼气池、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一个硬化院坝)的目标。目前,该县 19 万农户中已有 90% 以上的农户建成了一亩以上经济园,90% 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放心水,60% 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近 80% 的农户建有硬化院坝,许多农民居住条件改善,院落干净整洁,花草摇曳。

在常抓不懈中创新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个慢功夫,必须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内涵、外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都已发生变化。不仅田间水利设施,而且道路、林网、生活能源、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范畴。税费改革之后,农民的“两工”(义务工、积累工)陆续取消,农田水利建设怎样组织,各地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紧紧抓住农田基本建设不动摇,在常抓不懈的同时,不断摸索新道道,在实践中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用新机制、新举措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增加政府投入的力度,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从而保证了农田基本建设的热潮历久不衰。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大水坝工程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