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农民农村∶种植业 | 经济日报 (2004-06-03) |
加强宏观调控 聚焦热门行业 |
欧阳方兴 自去年 9 月份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再次绷紧了人们的神经,人们由起初的关注粮食价格,进而上升到关注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供求关系究竟怎样,粮食产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 有专家介绍,假设粮食需求是一个相对定量的前提下,影响粮食供需关系有三个因素:一是当年的粮食总产量;二是粮食储备;三是粮食进口。 自 1996 年之后的 7 年间,我国粮食出现了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局面。以 2000 年至 2003 年 4 年的总产量可以计算出平均年总产量约为 4.5 亿吨。 有关专家研究,2000 年以来,我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 9600 亿斤至 9800 亿斤之间。照此推算,我国每年的粮食尚有 0.3 亿吨至 0.4 亿吨粮食的缺口,而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动用国家的粮食储备或者进口粮食。国家粮食储备部门的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是粮食最为安全的时期,国家粮食储备充裕。另有农村经济学者认为,除了国家储备充裕的粮食之外,农民自己的储备粮食也不在少数,农民人均储备粮食在 500 斤左右,目前全国社会库存粮食在 9800 亿斤左右,和当年的粮食总产量相当。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粮食进口总量在 2000 万吨左右。由此看来,动用粮食储备再加上进口粮食,足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由我国近年的粮食总产量来看,我国的粮食缺口主要是由于播种面积下降所致。据分析,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多少损失,只要市场存在相对其他作物有较高的利益,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完全有可能提高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的耕地减少是必然趋势。虽然有专家提出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还有支撑,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还可提高粮食单产,可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远离现实的可能,而人口的不断增长(增速已经开始趋缓)和一些地方违法占用和浪费耕地的现象却是现实的存在。所以要保证我国的粮食供需关系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国政府于 1996 年 10 月发表的粮食白皮书上提出自给在 95% 左右,必须要力保我国耕地不再减少,尤其要保住 16 亿亩的基本农田不能少。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需要改革,要彻底打破粮食市场的种种阻隔,要让所有想通过搞粮食流通获利的人都能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剂粮食生产和供应的作用。一言以蔽之,种粮者的积极性是通过利益机制来调动的。只要种粮的人有利可图,粮食的总产量就不是大问题。 |
| 关闭窗口 |